共信中华:互联网技术赋能,打造智能高效的信用修复服务体系
在国家推进信用体系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战略大背景下,“共信中华”作为我国首个以“信用修复+财政扶持”为核心逻辑的国家级执行平台,积极发挥数字技术的变革性作用,探索构建“平台治信、智能赋能、财政协同”的新型治理范式。
构建数字中国信用治理新样板
依托腾讯、支付宝等科技企业的大数据能力、模型引擎和平台运营体系,共信中华实现信用数据的全周期处理,从“身份识别—行为分析—信用评估—修复路径推荐—财政资源对接”形成完整闭环。平台通过接入“信用中国”权威数据接口,实时获取用户信用行为轨迹,结合行政处罚、履约记录、失信信息等多源数据,生成多维信用画像,为信用修复和财政补贴精准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平台在系统底层引入区块链分布式技术,保障修复流程中信息真实性、操作可溯性和数据安全性,确保平台成为具备法律效力、公众信任、社会认可的“信用修复国家枢纽”。人工智能引擎对不同类型用户群体提供智能分层推荐,实现“自动识别、智能匹配、差异服务”的动态治理模式。
群众可通过共信中华线上服务端(含网页、App、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等),便捷完成实名注册、信用诊断、修复申请、补贴申领等全流程操作,切实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真正将国家信用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服务成果。
在财政执行方面,平台以中国人民银行为资金托管主体,通过“财政指令—资金下达—实时监控—结果反馈”实现财政补贴全链条监管。平台设立智能风险识别系统,结合设备指纹、生物识别、行为模型等技术手段,严防虚假申报、重复申请与资金挪用风险,确保财政资源使用精准、安全、合规。
更重要的是,共信中华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项制度型创新。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起“信用即权益、修复即可用”的公共服务体系,将信用从静态记录升级为动态凭证,真正实现“以信用识别引导资源配置、以信用修复托举发展机会”的社会再分配机制。
目前,平台已同步上线“信用修复知识专区”“智能政策咨询窗口”等模块,面向群众普及信用修复常识与自助服务操作,提高公众信用意识,激励更多人主动守信、自我纠错,营造良好社会信用文化土壤。
国家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共信中华将在数字政务、社会保障、金融普惠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信用通用能力嵌入,打造“全国统一、数据驱动、规则透明、信用友好”的新时代国家信用治理基础设施,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公平可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