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近视又有散光,激光近视手术该如何选?听听张丰菊教授怎么说

资讯 2025-04-01来源:互联网

为什么近视患者大多有散光?

正常眼球通过角膜和晶状体将光线折射并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理想状态下,角膜和晶状体表面呈完美的球形(类似篮球),各方向的曲率一致,光线经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上。而当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为椭球形(类似橄榄球),不同方向的曲率不同,光线经折射后会形成两条焦线(水平和垂直方向),而非单一焦点时,就形成了散光状态。

 

 

由于近视患者的眼轴(眼球前后径)通常较长,导致视网膜后移。这种拉长可能使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不对称(例如角膜变陡或变平不均),从而引发散光。

如何通过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矫正散光问题?

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以术前检测结果为基础,对角膜组织进行更精准的切削,相当于把因眼轴变长导致拉长的角膜形态修正,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同时,能够为患者打造更加规则的角膜形态,从而带来更加清晰的视觉质量。

 

 

又有近视又有散光,激光近视手术该如何选?

近视手术没有所谓的最好、最佳,而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张丰菊教授介绍,个性化手术应“因人制宜”开展,针对患者的眼部情况与特点选择矫正效果更适合的手术方式,个性化定制切削方案,以实现“量体裁衣”的术后效果。

01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手术
适用于规则性散光的近视患者,通过波前像差仪分析全眼的光学缺陷(包括低阶像差如散光、近视,以及高阶像差如彗差、球差),生成三维屈光矫正图。手术时,激光根据该图谱进行非对称切削,精准修正角膜曲率。

02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手术
相对更适用于不规则散光、散光度数较高的近视患者。利用角膜地形图数据,识别角膜表面的微小不规则区域(如局部凹陷或隆起)。手术时,激光根据地形图进行“点对点”切削,重塑角膜对称性。

03全飞秒SMILE联合散光矫正
使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微透镜”,通过2-4mm小切口取出。根据散光轴位调整透镜形态,可以同步矫正近视和散光,更适合那些追求微创、快速恢复的近视患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迭代与升级,院内引进的微创全飞秒精准4.0-VISULYZE,采用个性化Nomogram科学分析软件,通过大数据智能采集分析过往临床病例数据,消除验光设备、验光师及手术设备等产生的差异,同时兼顾手术医生习惯,以多因素量化分析和预测,调整术中所需参数,能够帮助医生在全面掌控分析过往微创全飞秒手术结果的同时,精进后续的手术结果,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的视力提升和更好的视觉效果。

04全光塑个性化近视矫正术

全光塑个性化近视矫正手术,是在波前像差引导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采用了Ray tracing光线追踪技术和基于真实眼球3D模型的全新算法。

 

 

术前采用InnovEyes Sightmap眼科综合测量仪对眼球的结构、深度、角膜形态、晶体位置、眼轴长度等全眼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采集,然后通过专利算法技术生成患者眼睛的3D虚拟模型。除了全面采集角膜数据,还包含了更全面的全眼像差、全眼的多透镜特性以及眼内结构参数、考虑角膜愈合以及生物力学结构,采集全眼多维数据超10万个信息点,更适合散光来自全眼的不规则散光、大散光、高度近视、大瞳孔以及矫正视力差的患者。

张丰菊教授提醒,术前详细检查患者相关眼部参数,结合患者生活及职业需求,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严格把控手术禁忌证,发挥个性化手术精准化诊疗优势的前提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定制化设计与规范化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最适合且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更加稳定良好的术后长期视觉质量,提高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张丰菊2024观点|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


 

标签: